回想到目前為止的一生,會覺得好像曾經遇到一些貴人、一些對的人、一些錯的人,還有一些閒雜人等。後來我無意間看到一句話「那些在妳生命中會遇到的人或事情,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會是最好的安排。」突然間,我就想通了。(當然現在還是偶爾不免愛抱怨)

有時候會收到一些email,看起來徬徨、不安,他們跟曾經的我有一樣的夢想,以及一樣的顧慮,年紀、經濟、未來,對自己有懷疑是好的,代表或許自己的動機並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強烈,在腦海中盤旋的一切好像都是困難,所以遲遲無法踏出第一步;我會說,起碼,等到收到錄取通知書再來擔心剩下的問題也不遲,至少你還有選擇,或許這個選擇題,會成為改變你一生的轉折點也說不定。至少,我慶幸我這麼做了(只是有點懊惱沒有早一點這麼做),所以我思考了許久,寫了email給一位曾經幫我寫過獎學金推薦信的老師,告訴她我願意回母校分享我的經驗,告訴學弟妹他們都有機會出國讀書,我說:「或許我早點知道有這個選項(德國讀書免學費),我就不用繞了這麼一大圈,才走到現在這裡。」

有些人問我:「我很害怕我做的決定是錯的,那怎麼辦?」的確,打工度假或留學歸國不代表就業保證,甚至還可能在學歷經歷履歷上留下空白的一頁,問題是,決定本身並沒有對跟錯,做決定的人怎麼回應這個決定才是關鍵;我會說,我沒有辦法告訴你答案,你只能讓時間來揭曉謎底。或許到時候你會說:「好險我有趁年輕的時候做我想做的事情。」雖然那時候多羨慕XXX工作穩定;又或者可能是「還好我那時候沒有跟著一窩蜂,不然可能像XXX一樣還在待業中。」,還後羨慕著XXX早已完成了他的夢想。我想,正因為生人無法重來,所有的選擇就只是得與失之間的衡量而已。

在經濟學中,我們最常討論的東西就是:在有限的資源(預算)下,做最有效的分配(效用極大化)。年紀越大,投資時間的風險看似就越高,唯有追求夢想帶給你的效用超過了這個年紀風險(認為當下的抉擇會在未來帶來巨大的收益或幸福),才會義無反顧地往前衝。(有時候我也在想,我是覺得我男友未來會帶給我無限的幸福,還是愛情真的本來就是太盲目的東西?才會這麼衝。至於讀博士的效用,哈!噢!可能應該說是風險,因為我真的每天擔心會長智慧毛(白頭髮))

我曾經分享過,因為看到其他人為了一圓德國夢,願意重新從大學、轉換一門新學科讀起,或者不少我身邊已經具有台灣碩士學歷的人決定再讀一門碩士,我才想起立喝采他們所具有的勇氣;有些人成功了,背負著壓力,日夜埋首苦讀,完成學業,求職順利;有些人失敗了,不是不努力,就是德語檢定每考不過,申請每次不順,包袱款款,打包回國。很多人認為我開始攻讀博士,就已經成功了一半,而在我的認知裡,就是因為我一腳踏了進來,才體會成功還很遙遠,但是老話一句,「不論這些際遇是好是壞,都會是生命中最好的安排。」

有時候,我覺得我好像明白了這句話的道理,因為我變得獨立、自信、求知若渴;但有時候,我又感到很不明白,因為我覺得孤獨、自閉、學海無涯而我卻快要溺斃。

老實說,學費、生活費、玩樂費、雜七雜八費,都還沒花出去的錢,有甚麼好擔心的呢?等入學通知入手,心之所向,欲知所望、事之所暢。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鴨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