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看了一部電影『分裂(英文名:Split)』,探討的是人格分裂,我對多重人格這個心理議題一直非常感興趣,許多書籍像是「24個比利」、「第5位莎莉」,還有一部比較舊的電影叫做「致命ID」等,都是關於這個主題,有在看我blog的朋友可以分享給我一些其他的資訊嗎?在看完了這部電影之後,有一陣子我都在想,要怎麼創建一個第二人格呢?(這樣的想法好像有點危險)

片中的心理學家在劇中的幾場研討會中提到,一個人體中的多重人格都是不同的個體,有個不同的個性或疾病,有些人格甚至精通主要人格完全不會說的語言,有些人格會使用主要人格從來沒去過的地方的口音,這些人格可以是男、可以是女、可以是成人、可以是孩童,這些人格偶爾出現在其他人格沒有使用他們共用的身體的時候,所以多重人格的人會經常出現失憶或記憶混亂的情形(好像有點難不劇透的描述我感到好奇的部分)。劇中的主角一度引述這位心理學家的研究,尤其提到一位失明的多重人格女士突然可以重見光明,是因為她的第三人格發展出了視神經,所以第一人格跟第二人格都看不見,只有第三人格看得見,這個點導出了整部電影的主軸。

在看過幾本相關的書籍與電影後,可以歸納出多重人格的人基本上都經歷過幼年時期的心靈創傷,或創造出一些虛幻人物並與其對話,或下意識的自我保護機制而創建出其他人格,而這些人格在某些情境的觸發下開始反客為主,掌控身體的使用權。由於在多重人格患者身上各種人格不可思議的表現,讓人體跟大腦被利用的潛能留下諸多的想像空間(畢竟像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名人在死前仍僅使用了不到5%的大腦區域)。

自從開始練習鋼管跟上健身房後,我就經常在逛instagram或者youtube上面的一些照片影片,發現人體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下小範圍緩慢地挑戰自己的身體,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後再看,即可以發現驚人的差異,我想這個道理很簡單,卻鮮少付諸實際行動。只是我一直在想,這種訓練也是一種其他人格的創建嗎?會不會在某個時間點,熱愛從事某種活動的出類拔萃的自己,其實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另外一個自己?還是那都是自己,只是人格還沒有完全分裂的自己?我有時候會想到小時候的事情,想到爸媽告訴我我曾經上過三間幼稚園,但是說也奇怪的是,其中的第二間我完全沒有印象,就像是硬生生的從記憶中抹去了一樣,而根據我媽的描述,我在那間幼稚園待了一年,但是每次要我去的時候我就大哭大鬧,怎樣都不肯去,也沒有說原因。我想過好多次,是不是在我身上曾經發生過甚麼事是我不想記得的呢?是不是因為自我保護的關係,我變成了現在的我,而那時候的我就在我大腦休息區的直立筒床墊上蓋著羽絨被一覺不醒了呢?

害我邊寫blog邊想,現在在寫blog的我是喜歡寫東西的我,還是平常的那個我?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得學一下好好有效率的利用自己了.

arrow
arrow

    鴨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